2011年1月12日星期三

看書學理財‧搭建黃金屋

當孩子還小的時候,職業婦女的我總是把握用完晚餐的時刻,讀讀書給孩子聽,不但養成孩子喜歡閱讀的好習慣,孩子也體會“書中自有黃金屋”的樂趣。
建議父母當孩子在幼小階段,可塑性很高,不妨到書店找些有關兒童金錢教育的書籍,讀書給孩子聽,親子共同學習理財教育,陪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是人生難得的體驗。
早種的種子早開花結果,只要在孩子早期受到良好的金錢觀教育,對經濟、財務有基本的認知,將來才能對金錢抱持正常的心態,自己可以輕鬆處理好金錢的事。我們不能保證陪孩子一輩子,希望當問題來臨時,即使沒有我們的協助,也可以將傷害降至最低。

正確金錢觀,從小學習
錢雖不是萬能,但是沒錢卻萬萬不能。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必須與金錢打交道,金錢對人類來說,可以算是生存上極為重要的物品。在還沒有金錢的時代裡,人類需要東西時,是以一種單純的行為“以物易物”,就是以自己過剩的商品去換取自己需要的商品。
譬如阿明家裡養雞,有很多雞肉,可是沒有魚,於是就以雞肉向捕魚為生的阿華換取魚肉來吃。可是,如果阿華不想要雞肉,阿明就必須另外尋找需要雞肉的對象才能達成交換。由於“以物易物”不是件容易的事,於是人類就發明了“貨幣”來做為交換的工具,有了它,無論是雞肉、魚肉、或是各種需要的商品,只要以貨幣做交換就方便了,因此,貨幣成了流通的工具。
工作換報酬,是種肯定
當孩子餓了想吃麥當勞、鞋子壞了要換雙新鞋、文具壞了要買文具等,只要以紙鈔或錢幣就可以換得生活必需品,喜歡或有興趣的東西,買賣雙方都可以達到滿足。
當我們辛苦工作而獲得報酬,此時,錢就代表了為公司的貢獻、能力的肯定、老闆表達感謝之意的表現。當我們捐錢給有需要幫助的人時,因付出而快樂,金錢就表達了愛與關懷。所以,金錢並非只是表面上流通的工具而已,它跟你內在的思維和態度有關,思維和態度會影響消費習慣,所以應儘早接受健康的金錢觀教育。
金錢能夠給予很多東西,諸如擁有一間漂亮的房子、一輛新車,當你使用它的時候,你就知道金錢能夠給予甚麼。但是金錢也有很多東西不能給予的,諸如擁有親情、友情、愛情等。


懂惜物愛物,簡單消費
常聽到父母抱怨孩子愛看電視,如果從小能將看電視的時間轉換為讀書給孩子聽,相信將來長大也是個愛看書的孩子。
另外,有些東西是可以用金錢買得到,但卻不應該買的,應該儘量讓孩子從小就明白不可以買的東西、會傷害身體健康的東西、以及為了愛護大自然和保護動物等不應該買的東西等。
在簡單的消費過程中,教導孩子學會以地球觀來思考消費問題,當錄音筆的電池沒電了、家中的燈泡壞了等,你會怎麼處理?請孩子幫忙買便宜的電池還是買可充電式的電池?買普通燈泡還是買省電燈泡?此時應該教育孩子便宜和貴的商品差異,同時讓孩子理解地球資源有限,為了環保,減少環境汙染是大家的責任。
錢只是張紙,卻可以購買任何商品,無論是衣、食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的滿足,都能讓人們因此而快樂。錢真正的價值不在於鈔票本身,而在於它代表的價值。至於價值的意義,則是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約定,因此,錢幣本身就被賦予代表約定的流通工具,當然也受法律的約束,以特定的紙張與樣式呈現,不是人人都可以自己印鈔票使用,如有偽造鈔票者是會觸犯法律責任的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广告赞助